甘孜日報 2021年04月09日
巴塘縣城,。
弦子之鄉(xiāng)雕塑,。
巴塘田園風(fēng)光,。 格桑次仁 攝
◎鄒安音
壹
俯瞰中華版圖,,川藏線像一條血脈,從四川盆地的內(nèi)陸延伸到了青藏高原的世界第三極——拉薩,。這是一條承載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茶馬古道,,是一條浸染無數(shù)仁人志士鮮血和氣魄的紅色之路,它更是一條懸掛在中國人心目中雄壯艱險卻又美麗無比的天路,。仔細審視它,,無疑會發(fā)現(xiàn):四川甘孜州的巴塘縣,是這條天路的重要驛站之一,,它起到了東上西進,、南遷北延的重要交通樞紐作用。
然而,,從四川的省會成都,,到川藏線上的巴塘,這絕不只是空間和距離的丈量,,它更是攀登者身體和毅力的較量,,也是一場和青藏高原的猛烈戰(zhàn)斗!這就是發(fā)生在我身上的有關(guān)巴塘的事兒,,時間是2020年12月上旬,。
從成都出發(fā),,一路西行,,目的地為巴塘。車過雅安天全縣后,,隱約可見前方高聳入云的山脈,,峰頂堆滿積雪,神秘而新奇,。二郎山快到了,。司機說,從前到拉薩,,二三十公里的二郎山,,要翻越一天的時間。因為山高路陡,,有時會造成車毀人亡,,不知道有多少冤魂在山林中哭泣。但現(xiàn)在,,從成都到康定的高速路修好了,,從二郎山下的隧道通過,,只需要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從山那邊的大渡河上通過去,,也只需要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現(xiàn)代化的川藏第一橋,,連接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
從一天到幾分鐘的車程,這是川藏線的奇跡,。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天塹變通途,。新中國高科技的投入,,讓時空距離變得不再遙遠,我們不得不感嘆往昔和今天的巨大變化,。俯瞰大渡河,,仰視愈加清晰的雪山,我不禁想起了當(dāng)年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將士們,,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真的不知道他們是憑著什么,又是怎么去翻越這一座又一座高聳入云的險峰的,。
在渺無人煙的高原,,越野車載著我們幾個人一路顛簸前行,似乎與世隔絕了,。幸好有《國家地理》簽約攝影家劉乾坤老師一路做著詳細的解說(他已經(jīng)在川藏線上來來往往100余次),,旅途才增加了許多的興致與趣味,消解了些許沉悶的氣氛,。
車過康定后,,我們便與風(fēng)雪抗衡,重走著紅軍的長征路,。一路翻山越嶺,,間或停歇修整,先過了白雪皚皚的康定折多山,,翌日又繞過了雅江著名的山路十八拐,,穿過天空之城理塘,幾個人已是腹內(nèi)翻江倒海,,甚至嘔吐不止,。抵達高原小江南巴塘?xí)r,已經(jīng)是晚上八九點鐘了,。
貳
巴塘是一座寫滿紅色故事的小城,。它位于橫斷山脈深處,,毗鄰金沙江畔,為川,、滇,、藏三省(自治區(qū))結(jié)合部,。因為獨特的地理地貌,,歷史也賦予它獨特的傳奇性。中國涉藏地區(qū)第一個共產(chǎn)主義組織——巴塘地下黨及其外圍組織“東藏民主青年同盟”就在這里誕生,,引發(fā)了涉藏地區(qū)革命風(fēng)暴,;紅軍長征經(jīng)過巴塘,歷時38天,,跋涉約360公里,;作為和平解放西藏的橋頭堡,積極支援十八軍進藏,;解放初期的巴塘大營官寨保衛(wèi)戰(zhàn)成為涉藏地區(qū)平叛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紅軍在黨巴鄉(xiāng)哈薩通村巴曲河上搭的橋,被人們稱為“共產(chǎn)橋”,;紅軍籌糧走過的央格山路,,被叫作“共產(chǎn)路”;紅軍走過縣城附近的東隆山,,被改為“紅軍山”,。
走在紅軍當(dāng)年走過的路上,我們在燈火璀璨的小城中穿行,,過了一座橋,,鉆進深巷中。當(dāng)一扇朱紅色的大門徐徐打開,,越野車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停在一座依山而靠的巴塘民居時,,趁著夜色四下打量,,發(fā)現(xiàn)就要歇息的藏家院子民族風(fēng)情濃郁,,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樓宇之間花木繁茂,,心里不免暗暗驚喜,。更驚喜的是,居然還發(fā)現(xiàn)了一株蘋果樹,,那些樹葉早黃了,,可還有紅蘋果誘人地掛在樹上呢!樹下拴著一只大肥羊,,豎著耳朵警覺地望著我們,。
此時,,早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和一個英俊的小伙熱情迎上來,拎著我們的行李就去往最高處的房間,。最關(guān)鍵的是,,順著目光向上逡巡,似乎最高處的藏家房頂與藍色的天空和合圍的群山相銜,,星星那時正眨巴著調(diào)皮的眼睛,,心情瞬間便變得安寧而踏實了。
一路上,,顛簸的旅程加上胃部受寒的緣故,,又或許有點“高反”,嘔吐得昏天黑地,,但走進房間的那一瞬間,,心情是輕松愉快的,感覺很親切,。在海拔不太高的巴塘,,在巴塘小城的民宿“巴楚林嘎”里,褪去所有的疲憊和驚懼,,我們沉沉地睡去,。
叁
翌日,我是被窗外的鳥鳴聲驚醒的,。已然冬季,,應(yīng)是白雪覆蓋高原的季節(jié),院子里卻灑滿了陽光,,恍惚間有種時空錯位的感覺,,以為春天提前來到了這里。這是一片美麗的土地,。這里既有稻花飄香,,也有青稞成長;這里既有巴塘弦子高亢的樂音,,也有江南絲竹輕柔的旋律,;這里不但是茶馬古道的中轉(zhuǎn)站,也是馳名中外的高原小江南……漢,、藏等民族于此交匯,,生活其樂融融。
昨夜提行李的俊小伙扎西告訴我們:院子里栽種的果樹,,有核桃,、櫻桃、蘋果、杏子等,,果子成熟的時候,,在房間里休憩的游人全都跑出來,紛紛爬到樹上,,忙著收獲樹兒們贈予的快樂和幸福,。
因為巴塘縣城里的果樹太多了,村民們吃不完果子,,它們就留在樹上,,正好成了鳥兒們過冬的美食。這因此倒也成就了巴塘冬天別樣的景致:鳥兒們再也不飛到南方過冬了,,就像扎西從西南民族大學(xué)畢業(yè)后,,又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了心所牽念的家鄉(xiāng)巴塘。
陽光暖暖地映照著大地,,臺階下,,水池邊,假山旁,,巴楚林嘎的鮮花兀自盛開著,,有菊花、玫瑰等,。午后的陽光熾熱,,像民宿主人阿里黑紅的臉頰。見院子里站滿了客人,,他抓起地上的棍子,,又找了木梯,“登登登”三兩下攀上蘋果樹,,摘了果子丟在我們手中,。
果子很甜。阿里的臉上也綻放著舒心的笑容,。在當(dāng)?shù)卣年P(guān)心下,,巴楚林嘎成為他努力的回報。小院于2017年破土動工,,2019年正式開張營業(yè),。其中每一塊磚頭的搭建,每一個廊檐的設(shè)計,,都蘊藏著他獨特的審美和匠心,。在開業(yè)那天,他拿出自己花了幾周時間精心做好的巴塘大弦子,,向來賓們展示了老祖宗留下的這一珍貴文化遺產(chǎn)。
院子里飄滿了淡淡的酥油茶香,,巴楚林嘎的民族文化氛圍濃郁,,表現(xiàn)在每個角落,。比如掛滿紅綢的鹿角,來自伊朗的手工繡花掛毯,,長而寬闊的藏式會客廳……“為了讓遠方的客人有回家的感覺,,我專門找人打了幾張八仙桌,如果他們愿意,,我還可以和他們一起品茗美酒,。”阿里說著,,打開了儲存好酒的房間,。
酒香四溢。那一刻,,讓人沉醉的不是青藏高原上的白云,,不是高原小江南巴塘花木的馨香,也不是巴塘小城夜晚璀璨的燈火和天上的星星,,而是像他們一樣樸實而美麗的巴塘人,。與歲月亙古不變的是巴塘人的心,他們永遠把最好最美的東西,,留給遠方的客人,!
肆
這一天的陽光似乎格外殷勤,一大早就翻過高原那邊的雪山,,均勻地抹遍了巴塘的每一個角落,。晨曦微露,推開我們所居住的民宿大門,,一行人鉆出彎彎扭扭的小巷子,,摘了藏家民宅伸向墻外的仙人掌果實,從巴塘藍天傾瀉而來的陽光一下便落滿每個人的心懷,。
穿城而過的巴楚河靜靜流淌著,,朝陽下閃動著綠色的波痕,絲綢一般,,倒映著兩岸的房子,、樹木和花草,還有熙熙攘攘的人,。徜徉在巴塘的街上,,冬天的陽光翻過東隆山,如水般沐浴著熱鬧繁華的縣城,。
著藏裝的巴塘人真的美極了,!男人大多彪悍粗獷,臉色赤紅,獨來獨往,,彰顯著高原康巴漢子獨特的氣質(zhì)和精神,。女人們則邁著小碎步,藏裙包裹著的身材玲瓏雅致,,彩色的頭帕分外耀眼,,她們無論對誰都揚起一張笑意盈盈的臉。孩子們大多背著書包,,蹦蹦跳跳走向縣城的學(xué)?!?/span>
縣城的中軸線,連接了坐落于此的各式各樣的民居,、商鋪,、學(xué)校、醫(yī)院等,。放眼四望,,商鋪里琳瑯滿目的商品擺滿柜臺,有高原毛毯,,也有江南絲綢,。小吃店里有酥油茶,也有八寶粥,。小汽車川流不息,,游客們行色匆匆,縣城里演繹著一幅高原小江南繁茂的盛世景象,。
中山廣場上,,巴塘縣郵政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忙著搞促銷,把各種書籍以連賣帶送的形式回饋給市民,。
新修的茶馬古道上,,中間是一條清澈見底的水溝。從縣城巴山淌下的泉水汩汩而來,,山間馬幫的駝鈴聲似乎遠去,,而另一首歌謠的旋律還在耳邊回響,那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shù)摹断匆赂琛??!断匆赂琛酚衫羁¤∽髟~,羅念一作曲,。西藏和平解放后,,尤其是民主改革后,百萬農(nóng)奴翻身當(dāng)家做主人,,藏族人民與解放軍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歌曲由此應(yīng)運而生,。
巴塘中軸線上,側(cè)耳傾聽,,似乎有梵音陣陣,、駝鈴聲聲,。走進巴山下的茶馬古道,,撫摸著一個個鐵模具的牽馬人,打撈起歷史的碎片,,遠古的馬蹄聲似乎正踏破時空的隧道,,撲面而來:幽幽古道,究竟承載了多少人的悲傷和喜樂,,又有多少人的不舍和離別,?
唯有那巴塘十大古景之一的古桑抱石可以作證!它悄悄地躲在縣城的一隅,,不事張揚,,卻又散發(fā)著無限的風(fēng)情和魅力,只有那繁茂的枝丫,、粗壯的樹干和虬曲盤旋的根,,像巴塘人裸露坦誠的心懷,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當(dāng)我們走近古桑的那一刻,,樹下的老阿媽正背依著樹干曬太陽。她瞇縫著蒼老的雙眼,,打量著周圍的高山和建筑物,,似乎有很多的故事想要訴說出來,卻又銘刻在心底,。
古桑樹下,,老人們在曬著太陽。老了的古街和老樹,,成了他們珍藏的心事,,就像有關(guān)巴塘的一切記憶。
就像這老了的桑樹,,懷里中空,,卻要抱著一堆冰冷的亂石頭,把身上的溫暖給予一座城市,,讓每一個走過它身邊的人都忍不住側(cè)目,,念想這人世間的溫情。
伍
商鋪里,,游人們在精心挑選著巴塘的特產(chǎn),,似乎想把有關(guān)巴塘的一切都帶回家,。同行的小伙子扎西說,巴塘是藏族三大歌舞藝術(shù)之一——弦子的發(fā)祥地,,并于2000年被命名為“中國弦子之鄉(xiāng)”,。
古道悠悠,古桑灼灼,,總有巴塘的人鼓足勇氣,,把那些遠古的文化故事加以傳承和發(fā)揚,這是巴塘的靈魂,。
古道之上,,巴山之下,在一個古香古色的藏房里,,年逾古稀的扎西老人正懷抱著巴塘弦子,,為傳統(tǒng)的巴塘文化傳承做著最后的努力。
扎西是巴塘弦子的第三代傳承人,。為了讓茶馬古道上的這天籟之音永世流傳,,他打破了很多傳承的規(guī)矩,比如傳男不傳女等,。他懷抱著巴塘弦子,,每天不辭辛勞地教著一個個遠道而來的學(xué)生,有國內(nèi)的,,也有國外的,,以期待這朵民族文化的奇葩遍地綻放。
這好比他家外面搭建的葡萄架,,冬去了,,春來了,它們終會抽芽,、生根,、開花、結(jié)果……巴塘弦子,,這是一代代巴塘人的記憶,,是遠去的牽馬人的念想,也凝聚了高原小江南的氣質(zhì)和靈魂,。
此外,,巴塘還有藏戲、熱巴,、建筑,、服飾等豐富的文化資源,讓巴塘的紅色旅游蓬勃興起,。
聆聽了扎西老人給我們演奏的弦子后,,我們走進了地道的藏式餐飲店阿克卓巴,,去品嘗一味具有歷史紀(jì)念意義的巴塘名小吃——團結(jié)包子。
巴塘的人們至今猶記: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八軍進軍西藏,,所到之處“秋毫無犯”,老百姓都尊稱他們?yōu)椤敖鹬楝敗?,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敬意,,百姓們就用特殊的“蒸肉”來款待。
“蒸肉”里含有青稞粉,、玉米粉和大片土豆等,。這樣的“蒸肉”只需要一屜,,就夠一排人食用,。在火塘邊,軍民們共食蒸肉,,暢敘友情,,氣氛熱烈而歡快。為了永遠紀(jì)念這次難忘的會見,,大家就把蒸肉改稱為“團結(jié)包子”,。
志瑪拉姆是一位心靈手巧的姑娘,沒多久,,她親手做的“團結(jié)包子”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那天晚上,喝著藏家的酥油茶,,吃著具有紅色傳承意義的“團結(jié)包子”,,手撕著高原生態(tài)的牦牛肉……不禁感嘆:酒不醉人,人自醉,!
走過古道,,走過時空,傍晚時分,,璀璨的燈火映照著整個巴塘,,也輝映著整個青藏高原。那一刻,,這一片夜色安寧而祥和,,就像巴塘人的星空,就像星空中閃爍著的星星,,高遠而明凈,!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本網(wǎng)資料庫圖)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