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4月05日
開欄的話
唱支山歌給黨聽 我把黨來比母親 母親只生了我的身 黨的光輝照我心 ……
每當這首傳遍神州大地,、唱響大江南北的經(jīng)典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在耳畔響起,,總能讓人激情燃燒,、心潮澎湃,。文化和藝術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和記錄者,一首經(jīng)典歌曲的誕生,既有其特有的時代背景,,又有劃時代的特殊意義,,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經(jīng)過精心策劃,,本網(wǎng)精選了13首在全國及民族地區(qū)膾炙人口的紅色經(jīng)典歌曲,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慶祝建黨100周年·再唱山歌給黨聽》欄目,,旨在通過探尋每首歌曲創(chuàng)作的幕后故事,,講述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民族地區(qū)發(fā)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展現(xiàn)各族群眾感黨恩,、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老川藏線二郎山段公路,。
老二郎山隧道,。
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
◎本網(wǎng)記者 馬建華 李婭妮
海拔“三千三”的二郎山,,橫亙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間,,形成了一道“壁立千仞、千峰如削”的壯美風光,。一曲雄壯激越的《歌唱二郎山》,,把人們的記憶拉回到了71年前,筑路大軍決戰(zhàn)二郎山的激情歲月,。1950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指戰(zhàn)員唱著“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誓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的豪邁歌曲,開山鑿路,,以每公里犧牲7人的巨大代價,,在峭壁懸崖上鑿出了一條60多公里的“天路”,康藏公路二郎山段建成通車(1955年更名為川藏公路),,書寫了甘孜州交通建設的一段不朽傳奇,。
從天塹變通途到二郎山隧道以及雅康高速二郎山特長隧道的建成,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鼓舞下,甘孜交通屢建奇功,,川藏公路四川段提檔升級,;高速公路修到了溜溜康定城;康定,、格薩爾,、亞丁機場位居康東、康北,、康南三大片區(qū)中心,,農(nóng)牧民群眾實現(xiàn)了“在家門口坐飛機”的美好愿望,甘孜州由此成為全國唯一擁有三座高高原民用機場的地級市(州),。
一座山,、一段路,兩條隧道,、一段歷史,,穿越時光71載,巍巍二郎山,,書寫甘孜三段交通傳奇,,一首《歌唱二郎山》穿過歲月的塵埃,久久地回蕩在二郎山上,,唱響甘孜新時代“天路”之歌,。
“天路”修上二郎山
在瀘定縣二郎山川藏公路紀念館里,一張張黑白照片,、一件件珍貴實物,、一份份泛黃手稿……這些斑駁的文物無聲地講述著筑路官兵的“第二次長征”以及川藏公路綿延千里的“成長史”。
在具有歷史滄桑感的老物件里,,一張小板凳格外引人注目,。原木已經(jīng)脫色、四腳明顯變形,。時任18軍54師162團政委翟壽亭的女兒翟新利在參觀紀念館時回憶說:“當年,,西南軍區(qū)戰(zhàn)斗文工團老紅軍作曲家時樂濛到二郎山筑路一線采風時,目睹162團舍生忘死的英勇事跡后,,坐在3營工棚內(nèi)的這張小板凳上創(chuàng)作出了膾炙人口的《歌唱二郎山》,。”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古樹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岡,,羊腸小道那難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擋……”唱出了二郎山的雄奇艱險,。“時任3營營長的宋繼年叔叔曾給我講過:1950年6月26日,,部隊工程技術指導員歷經(jīng)8天長途跋涉后,,終于到達了二郎山,旋即進行勘察,,于7月10日正式開工修筑二郎山公路,,一共投入了3個營1000余人的兵力,每個營包干30里路段,,要求9月1日初通,。第二階段加寬提升,當年10月底已達到初級公路標準,,隨后直到1951年2月,,為了保證運輸暢通,162團留在二郎山上過冬,,擔任掃雪破冰護路任務,。162團是18軍第一個參加筑路的步兵團?!钡孕吕f,,當時,一無圖紙,、二無工程機械,、三無技術人員。望著絕壁千仞的二郎山,,官兵們喊出了“天大困難像個豆,,好馬崖前不低頭”“天上沒路修一條”“把五星紅旗插在二郎山上”的豪邁誓言。
面對“巨石滿山岡”,,沒有現(xiàn)代化的工具器械,,筑路官兵們身綁粗繩吊在筆陡的峰楞上,手執(zhí)鐵錘鋼釬在崖壁上打炮眼,。楊海銀一口氣打了1200錘,,成為聞名全軍的“千錘英雄”。
翟新利說,,當時,,陰雨連綿、異常潮濕,、疫病肆虐,、缺菜少糧,筑路官兵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夜晚“山坡架帳篷,,睡在云霧中”,,僅僅90天時間里,便挖了2300多斤野菜……
1950年8月25日,,筑路官兵以戰(zhàn)天斗地的大無畏精神,,提前攻克了康藏公路攔路虎——二郎山段全線搶修初通。
195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全線通車,成為甘孜民族團結之路,、文明進步之路,、共同富裕之路。
隧道一通幸福來
春回大地,,二郎山上已是“滿園春色關不住”,。隨著二郎山隧道的建成,當年的二郎山公路幾近廢棄,,偶爾能見到上山探險旅游的車輛,。
在離二郎山隧道幾百米處,一塊寫有“川藏線文明走廊·生態(tài)文明新村”字樣的石碑格外搶眼,。記者行車經(jīng)過8.8公里長的通村硬化路,,油菜花開、羊肚菌大棚密布,、花椒樹遍地,,一幅“富春山居圖”映入眼簾。
“1950年,,我只有7歲,,常跟父親背枯草到干海子(小地名)喂牲口,見到不少解放軍在修路,。聽老人們說,,這些軍人寧愿吃野菜,也不吃我們一口糧,?!痹诒环Q為“進藏第一村”的瀘定縣冷磧鎮(zhèn)團結村,年近8旬的老人李啟志回憶說,,通途并非坦途,,當年二郎山常年遭遇暴雨、濃霧,、冰雪等惡劣天氣,,滑坡、泥石流頻頻造成斷道,。正常情況下,,從成都到康定,,第一天住雅安,第二天才能到康定,,如果遇到塌方斷道,,常常會被困在山上好幾天。時通時阻的二郎山公路像攔路虎,,阻礙了進出州的物資運輸和群眾出行,。
團結村黨支部書記周祖祥感慨地說:“隧道沒通前,團結村一貧如洗,,包谷面是家常便飯,,茅草房比比皆是?!?983年,,二郎山路段開始實行“單進雙出”交通管制,從山腳到山頂是一望無際的“車龍”,,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便在雨雪天掛鏈條掙錢,。彼時,一些好逸惡勞的年輕人竟然爬車,、扒貨,、銷贓,團結村一時成了川藏線上臭名昭著的“飛虎村”,。
橫亙在村民面前的二郎山,,像一堵無法逾越的墻,阻擋了村民擺脫貧困的步伐,。
1995年,,二郎山隧道工程列入國家“九五”計劃;1996年底,,二郎山隧道工程正式開建,。
穿過8條大斷層、數(shù)十個溶洞暗河,、2000多米巖爆和大變形……1999年底,,二郎山隧道試通車。2001年1月11日,,全面建成通車,。這條當時國內(nèi)最長、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應力最大、地質(zhì)條件最為復雜的特長山嶺公路隧道,,其西出口恰好就在團結村附近,。至此,,全長4176米的二郎山隧道繞開了25公里的“鬼門關”,駕車僅10多分鐘就避開了最危險的路段,,穿越了“高呀么高萬丈”的二郎山,。從康定到成都,路程由過去的兩天縮短至7小時,。
談到公路暢通帶來的變化,,44歲的村民肖福銀喜上眉梢:“隧道建成后,通村路拓寬硬化,,全村有50多輛大貨車跑運輸,。我一年能掙20余萬元?!?/span>
物流運輸讓部分村民先富了起來。團結村“第一個吃螃蟹”種植蔬菜和羊肚菌,,成立全州首個特色觀光農(nóng)場,、發(fā)展大櫻桃和核桃等林果經(jīng)濟,村民外出務工,,人均收入從2010年的2000元提高到近2萬元,。
“有了錢,我們在瀘定縣城買了電梯房,,住到了城市里,。”肖福銀底氣十足地說,,我們村由臭名昭著的“飛虎村”成為“全國文明村鎮(zhèn)”,,村民終于可以挺直腰桿過紅火日子了!
踏上高速致富路
如果說,,二郎山隧道的建成,,被當?shù)厝朔Q為“第二次解放”的話,那么,,長達13.4公里的雅康高速二郎山特長隧道的建成,,更是讓甘孜人民體驗到了“飛一般”的感覺,從紅色名城瀘定到成都僅需2個多小時,。
位于二郎山下的瀘定大渡河特大橋,,壯觀氣派,刷新了中國橋梁史的新紀錄,,雅康高速公路獲得了中國公路交通優(yōu)質(zhì)獎——“李春獎”,。
作為甘孜交通的建設者,胡廷輝致力于用鏡頭記錄甘孜交通的巨變,。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他已拍攝了超過8萬張反映甘孜交通的照片,,并在全國各類攝影比賽中屢獲獎項。
“西南第一長”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四川第一大”瀘定大渡河特大橋,,一項項刷新歷史紀錄的“超級工程”,讓胡廷輝激動不已,,雅康高速二郎山特長隧道采用斜井主洞反向施工,,有效保護了大熊貓棲息地自然保護區(qū);采用抗震擴大段,,穿越13條區(qū)域性斷裂帶,,為地震災害預留了抗震變形及補強空間等,隧道建設攻克了七大工程難題,,達到隧道領域技術頂峰,。老二郎山隧道一天通行約1萬輛車,而雅康高速二郎山特長隧道一天就有6萬輛車通過,。
“簡直忙不過來,,客人太多了?!毖趴蹈咚偻ㄜ嚭?,游客蜂擁而來,瀘定縣杵坭村板板橋農(nóng)家樂老板娘鄧安美說,,雅康高速讓她輕松年入百萬元,。在杵坭村,共有農(nóng)家樂,、民宿36家,,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收入4000余萬元,。通途變坦途,,依托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瀘定縣在甘孜州率先實現(xiàn)脫貧摘帽,。
“開發(fā)那福源,,人民享安康?!比缃?,鄧安美和村民們時常唱起膾炙人口的《歌唱二郎山》,意氣風發(fā)地走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路上,。
(圖片均為本網(wǎng)資料庫圖)
回眸
《歌唱二郎山》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古樹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岡,,羊腸小道那難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擋,那個被它擋,。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誓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不怕那風來吹,,不怕那雪花飄,起早那睡晚忍饑餓,,個個情緒高,,開山挑土那架橋梁,筑路英雄立功勞,,那個立功勞,。二呀么二郎山,滿山那紅旗飄,,公路通了車,運大軍守邊疆,,開發(fā)那福源,,人民享安康。
前藏那和后藏,,真是呀好地方,,無窮的寶藏沒開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處有,,人民財富不讓侵略者它來搶。要鞏固國防,,先建設邊疆,,帳篷變高樓,荒山變牧場,,侵略者敢侵犯,,把它呀消滅光?!?/span>
創(chuàng)作背景
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響應“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筑路”的號召,,發(fā)揚“吃大苦,,耐大勞”“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革命精神,,修筑川藏公路,。1950年夏,受西南軍政委員會派遣,,西南軍區(qū)戰(zhàn)斗文工團副政委魏風在率戰(zhàn)斗文工團到二郎山采風時,,了解到筑路解放軍頑強帶病修路的英雄事跡。洛水(祝一明)根據(jù)時樂濛《千里躍進大別山》大合唱第五段“盼望紅軍快回家”第一部分的原曲填詞易名,,創(chuàng)作了歌曲《歌唱二郎山》,,并由男高音歌唱家孫蘸白首唱。歌曲運用了河南梆子音樂的素材譜寫而成,,前奏用豫劇慢板過門音調(diào)寫成,,唱的部分根據(jù)豫劇的音調(diào)、調(diào)式特點創(chuàng)作,,既唱出了二郎山的險,,也唱出了解放軍的無畏氣概,鼓舞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繼的筑路軍民,;曾獲1952年“紀念八一建軍節(jié)體育運動大會文藝會演”比賽一等獎,,1954年又在全國群眾歌曲評獎中獲一等獎,不久被拍成電影和灌制成唱片,,廣為傳唱,。
作者及首唱者簡介
《歌唱二郎山》詞作者洛水,原名祝一明,,河南省商城縣人,;代表作有《歌唱二郎山》《老車夫》《在生活線上》,曾擔任南京市文工團戲劇隊副隊長,,先后在二野文工團任編導組長,,西南軍區(qū)戰(zhàn)斗文工團戲劇教員、研究員,、創(chuàng)作組長,,昆明軍區(qū)話劇團任導演、創(chuàng)作組長,。曲作者時樂濛,,河南省伊川縣人;1939年2月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師從冼星海學習指揮和作曲,。創(chuàng)作了組歌《千里躍進大別山》、大合唱《長征》、歌劇《南湖頌》,、歌曲《三套黃牛一套馬》《歌唱二郎山》等,;先后參加并主持了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及《中國革命之歌》的音樂創(chuàng)作;1952年,,被總政治部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曲家”稱號,;他也是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孫蘸白是著名聲樂教育家,、歌唱家,。因首唱《歌唱二郎山》而享譽歌壇,1960年后,,他先后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和河南大學音樂系任教,。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