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3月03日
◎江初昕
兒時,,入山砍柴,,經(jīng)常能在陰濕的石崖邊看到山蘭,我們會用柴刀掏開松酥的土壤,拔出幾株蘭花綁在柴垛上回家,。找個破舊的臉盆鏟來些土種上,,然后就扔到院墻內(nèi)的角落里,,一恁風吹雨打,。來年早春,忽幽香暗來,才感覺到墻角邊上的那些遺棄的蘭花,。
長大以后,,才從書籍中逐漸了解了蘭,讀懂了蘭,。古人稱“蘭,、菊、水仙,、草蒲”為“花草四雅”,,更譽“梅、蘭,、竹,、菊”為“四君子”?!墩渲榇吩唬骸笆婪Q三友,,竹有節(jié)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唯獨蘭花兼而有之”,。對蘭花的如此推崇,,足見國人對蘭花情有獨鐘。我國人視蘭花為民族之精神,,譽蘭花為君子,、雅士、美好之象征,。
蘭是稟承了天地之精純,,在平平淡淡的百草叢中,以獨有的郁蔥青莖,,亮出了壓倒群芳的奇色,。輕依孤石,在相映無語中,,定格成永恒的雕像,。沒有樹的挺拔,也沒有藤的茁壯,。但,,不用成林而獨秀,無須攀援而叢生,。山崖薄土,,鍛就了清心寡欲的本性。山谷輕風,遠播淡然清香,。因承奇卉之靈德,,而從山野登堂入室。并見證了楚襄王的蘭臺之宮,,零落無叢,;漢武帝的猗蘭之殿,荒涼幾變,。
也許是明月的沐浴,,才使蘭能稟國香于自然。在楚楚動人中,,驗證著平平淡淡才是真,。于是,從秀質(zhì)的青莖里,,讀出了悠揚的楚賦,。從淡雅的芳香中,聞到了激昂的漢篇,。雖然只是無言地,,吐秀于喬林之下,雖然只是掙扎著,,盤根于亂石之旁,。古時無人賞識,雖處幽林與窮谷,,不以無人而不芳,。今時名聲大燥,雖入宮進殿,,依然是嫩葉旁開淡香外襲,。也許就是擁有了這樣的秉性,才讓冠庶卉而超絕,,歷終古而彌傳,。
一撮薄土,幾粒小石,,一勺清水就足矣,。這就是蘭高潔的秉性。因為蘭的高貴,、優(yōu)雅,。就一直受到人們的推祟,特別是歷代文人,,無不愛蘭花,,他們對蘭花的感情近乎崇敬和仰慕:以蘭托志,,以蘭抒情,陶冶情操,,鼓勵信心,。孔子在外周游十多年,,始終沒有得到任用,,于自衛(wèi)返魯途中,見蘭花獨茂,,由是觸景生情,,感慨萬端:“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笨鬃佑终f,“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笨鬃雨P于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的美德境界,,成為先秦時期儒家的共識,。
歷代對蘭之幽的吟詠進行了演繹、發(fā)揮,。朱熹《蘭澗》:“光風浮碧澗,,蘭枯日猗猗。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康熙《詠幽蘭》:“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誰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p>
蘭之幽與蘭之香不可分割,蘭的幽香清遠合于君子德行的高貴雅潔,,不媚流俗,。歷代詩歌詠頌蘭香的,,更是不勝枚舉。如:陶淵明《飲酒》:“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唐太宗有“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的詩句,,宋代蘇東坡有“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的詩句,蘇轍有“解脫清香本無染,,更因一嗅識真知”的詩句,,描寫的都是蘭香。
我為兒時對蘭的褻瀆深懷不安,。人到中年,,閱世漸多,我對蘭不由的產(chǎn)生了無比的敬意,。稀疏葉子,,盡顯瀟灑飄逸。在這隨意擺放下,,透著輕盈舒展,。從嬌柔中,品味出挺拔,、剛毅,、不屈。從雜亂中,,才能體會到清遠,、深悠、神韻如此這般感人,。蘭花,,君子也,為人們所獨愛,。與蘭同室,,愛之所養(yǎng),怡情悅目,;與蘭同樂,,養(yǎng)之所賞,修身養(yǎng)性,;與蘭同性,,賞之所悟,,陶冶情操;與蘭同伴,,悟之所詠,,笑看人生。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