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5月12日
在南下精神的感召下繼續(xù)前進
2016年,州委老干部局編印了一本《歲月留痕——甘孜州南下入川進康老干部照片集》,,在前言里,,我為南下的父輩們寫下了這么幾句話:憶當年,,一身戎裝,故土難離,,心中何等不舍,;憶當年,青春熱血,,信仰在心,,腳步何等堅定;憶當年,,民族大義,,壯懷激烈,胸中何等豪邁,。我覺得那是對南下前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南下前輩們已經(jīng)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共和國的歷史長河里有他們濃墨重彩的一筆,,甘孜大地15.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們?yōu)椴刈迦嗣竦男腋0部祳^力拼搏的足跡,。今天甘孜大地的興旺發(fā)展,應該可以告慰我們的前輩,。秉承南下的精神,,今天的南下后人、今天的甘孜人,,沒有理由不做好我們每一件平凡的工作,。敢于擔當,奮力拼搏,,實現(xiàn)甘孜更加恢弘的發(fā)展,,是南下前輩們的夙愿,也是我們對父輩,、對肩上的責任,、對時代的交代。
從南下“四關(guān)”詮釋南下精神
有人把南下干部離開老區(qū)到南方開辟新解放區(qū)這一歷史事件,,稱為小長征,。我認為可以這樣評價。長征播撒了革命的種子,,傳播了共產(chǎn)主義信仰,,唱響了為民族大義的壯歌。山西南下干部南下四川,、湖南,、福建同樣是這樣的。從老區(qū)出發(fā),,帶著解放全中國的使命,,肩扛著一代山西人的使命,,如一粒粒革命的種子灑在南方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發(fā)芽,;如一股股革命的紅色浪潮染紅了南方經(jīng)過的每一寸土地,。
從興縣出發(fā)、從忻州出發(fā),、從臨汾出發(fā),、從永濟渡過風陵渡……,來看看從他們這一路走來必須要過的“四關(guān)”中詮釋出的南下精神,。思想關(guān)——顧全大局,,舍小家顧大家,服從命令跟黨走,。我到鄉(xiāng)城縣城看望從山西臨汾南下的離休干部張鳳祥叔叔時,他講到:南下時母親的眼淚流了三天,,他是家中長子,,父母年邁身體不好。走的那天,,母親拉著他的手久久不肯松開,,他給母親說,我是黨員,,黨指向哪里我就應該奔向哪里,。這一別,就是他和母親的永別,。南下不僅是那一代山西南下干部的奉獻,,也是老區(qū)人民的奉獻。艱苦關(guān)——艱苦奮斗,,克服一切困難,,越是艱險越向前。堅決服從命令,,嚴格遵守紀律,,接受黨的考驗是山西南下干部的本色。南下的長江支隊1949年3月出發(fā),,途經(jīng)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8個省65個市縣,,行程3000多公里。盡管途經(jīng)種種困難,,但他們不怕艱難,,無所畏懼。1949年8月,,勝利到達南下的終點——福建省,。南下到康區(qū)的干部最初的艱險是在翻越二郎山,第二次艱險那就是騎馬,、走路奔赴各縣開展政權(quán)接受工作,,州公安處離休干部安成章叔叔在去世前,給黨組織寫的思想?yún)R報《堅定信念,,永遠跟黨走》中這樣寫道:50年代我分配到鄉(xiāng)城縣任公安局長,,那時條件艱苦、交通不便,,我繞道云南走路,、騎馬,整整走了3個多月才到達鄉(xiāng)城縣,,路上的艱險難以言表,。接任羅銘同志任理塘縣委書記的南下干部李英同志的女兒李康平大姐前兩年寫了一篇游記《到甘孜,尋找父輩的足跡》,,里面記述了父母1952年3月赴理塘就任期間一段傷痛的往事:出關(guān)翻越折多山,、高爾寺山、剪子彎山……,,騎馬步行了半個多月才抵達理塘,。由于一路顛簸,風餐露宿,,3個月大的女兒剛到理塘不久就不幸夭折,。母親悲痛欲絕,父親卻把傷痛埋在心里,,馬不停蹄的投入到工作中,。當然還有以后的征糧支前、反特襲擾,、支援十八軍進藏工作,、修建甘孜機場、民改平叛戰(zhàn)斗……康區(qū)當時艱苦的地理環(huán)境,、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每一件工作、每一個歷程都伴隨著艱險和艱辛。語言關(guān)——樂于奉獻,,為了開創(chuàng)黨的事業(yè),,全力打好語言“溝通”攻堅戰(zhàn)。中國地域廣闊,,南,、北方語言差異極大。對于南下干部而言,,要想在當?shù)厝罕娭许樌归_工作,,突破語言障礙成為與其他工作同等重要的事情。南下干部在康區(qū)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中悉心學習藏語,到后來,,有的同志能用藏語開會作報告了,。在和雅江縣離休干部,原縣政協(xié)副主席,,現(xiàn)在我州雅安干休所休養(yǎng)的聶庭梅叔叔擺談中,,他很幽默的告訴我:剛到雅江時,他感覺仿佛是到了國外,,語言不同,服裝不一樣,,就是面容也感覺是到了另一個國家,。可后來,,他和同樣在雅江工作的李成才,、李晉立叔叔一樣,練就了一口熟練的稍帶山西口音的藏語,。生死關(guān)——勇于犧牲,,舍身忘死保衛(wèi)新生的人民政權(quán)。西北入川工作團到達四川后,,派往溫江地區(qū)的征糧工作團50多人在崇寧被土匪殺害,,其中我父親所在的晉南西北政干校學員有19人,都是我父親的同學和戰(zhàn)友,。在康區(qū)的平叛戰(zhàn)斗中,,據(jù)初步統(tǒng)計山西南下干部有十余人犧牲(不含部隊序列)。我父親的表兄,,山西永濟人,,州公安民警唐桂榮犧牲在乾寧平叛的戰(zhàn)斗中,年僅26歲。山西翼城人,、南下時62軍騎兵連副指導員,、1955年任雅江縣委組織部長李洛川在平叛中被叛匪殘忍的割下頭顱犧牲,遺體拋入惡古河,。山西左云人,,新龍縣委組織部長兼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開周、山西洪洞人,,九龍縣干部郭希學……
南下入川進康的歷史已經(jīng)漸漸離我們遠去,,但那群被稱為“南下干部”的人,他們的足跡卻實實在在留在了康巴大地,,甘孜藏區(qū)光輝的發(fā)展史中鐫刻著他們不朽的功績,。今年我們將迎來康定解放70周年、建州70周年,,我們不能忘記這段紅色歷史,,更應該銘記解放甘孜大地的光榮的華北野戰(zhàn)軍18兵團62軍186師,銘記為建政立下豐功偉業(yè)的南下干部,,也希望南下前輩們“顧全大局,、艱苦奮斗、勇于犧牲,、樂于奉獻”的南下精神能感召今天的甘孜人,,鼓舞我們以更大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為黨和人民奉獻一生。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