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4月06日
◎楊全富
初春時節(jié),,峽谷間的柳樹早已爆出嫩黃的新芽。遠遠望去,,一陣黃綠相間的云霧在樹巔上縈繞,。每一年的這個時節(jié),我都要回一趟大山深處的老家,,在那里住上幾天,。呼吸一下家鄉(xiāng)的新鮮空氣,也可以到童年走過的路上去走一走,,讓那些記憶從心底噴薄而出,。
老家的房屋早已變了樣,正房外面又修建起一棟兩層高的樓房,,使得房屋大了許多倍,。它就像是一幢別墅式的民居,外觀充滿了藏民居色彩,,內(nèi)里的裝飾更是富麗堂皇,。幾年間,由于退耕還林,,昔日房屋四周全是田地,,而今早已長滿了高大的樹木。一些原本只有在高山之巔才能看見的鳥兒也飛臨此處,,并在枝頭建了窩,。日間在樹叢間飛來飛去,,啁啾之聲不絕于耳。
夜晚,,月光透過樹枝,,從窗縫里透了進來。我和姐姐一家人圍坐在鍋莊旁,,一邊飲酒,,一邊閑聊。月影西沉,,在醉意朦朧中,,走進客房。上床躺下,,不過卻是睡意全無,。睡不著,索性起身,,爬到碉樓的頂端,。此時月色朦朧,,林間的宿鳥早已沉沉睡去,。萬籟俱寂中,我運足目力,,向著遠處望去,。四圍的山峰在夜色之中顯得更加的高大,參差不一的頂峰就像是鋒利的犬牙,,交錯著,,仿佛要噬咬無邊的夜色,透出更多的光亮來,。近處的大地中,,一排排玉米苗迎著寒風倔強的挺立著!在月色中,,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初春的夜風中展現(xiàn)出勃勃生機。那夜空中傳遞的清香,,就是從玉米苗柔嫩的葉片中散發(fā)出來,,合著泥土的芬芳,組成了山村獨特的氣味,。
這種氣息也喚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它就像是夜空中的圓月,照亮夜歸人前行的路,。它又像是時空隧道,,將我攏裹起來,,一下子拉到三十年前……
那也是一個初春的季節(jié),萬里晴空,。我家門前的兩棵杏樹爆出了新芽,,幾朵粉紅色的杏花藏在枝頭。走在路上,,路旁的刺蘢樹的樹干上,,形如雞頭的刺蘢迎著朝陽茁壯的成長。而路旁溝渠里的一些野花也已開放,,花瓣大抵是單瓣的,。野柳的枝條上,多了許多葉片,,有了負重后,,一起將枝頭彎曲。我們將這些柳枝折斷,,再編織成一頂頂由枝條構(gòu)成的帽子,,戴在頭上。于是,,柳枝所散發(fā)的生命氣味忽然間涌來,。這種生命透過味蕾,就定格在了我的腦海里,,漫山遍野的彌漫開來,。就在這樣的氣息中,我和鄰居孫大叔一起,,穿行在山間的小路上,,到山林里去采摘蕨類植物。
我和孫大叔置身在這無邊的春意中,,一路上美景不斷,,且伴有小鳥的叫聲,我們始終都在激動中前行,,也就忘卻了途中的疲勞,。孫大叔年長我十余歲,非常老練,,不過從他的語言之中,,能感覺到他的思維并不是那么清晰,甚至有點迂,。據(jù)鄰里幾位老人講,,孫大叔小時候腦袋磕壞了,昏迷了幾天后,,醒了過來,,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語言完全沒有了邏輯,思維也大不如前,。長大后,,他不喜歡與同齡人交往,而喜歡與小他十余歲的我們玩耍,。我喜歡與孫大叔一起放牧,、撿拾柴火等。
那時候村寨里的主要食物為玉米,,需要將玉米粒磨成面粉,。因此在故鄉(xiāng)的溝谷里,都建有石磨坊,。晚上,,乘著月色,孫大叔和我背著沉重的口袋前行,。在彎彎的小徑上行走,,嗅著晚風中的樹葉清香味兒,孫大叔給我講著他的夢想,、他的憧憬,。山村的夜是靜謐的,林間偶爾傳來宿鳥的瑟縮聲,,這對于聽慣了老人們講鬼故事的我而言,,已讓我毛骨竦然,!孫大叔要膽大許多,聽見這些聲音后,,他撿起地上的石塊,扔向樹叢里,。一時間,,石頭落地聲和鳥雀驚叫聲交織在一起。一會兒功夫又復(fù)歸寂靜,,讓我心底釋然,。
后來,我告別村寨,,走進了城市里,。有一年,孫大叔因為全身浮腫,,第一次到縣城來治療,,沒過多久就痊愈出院。在回家之前,,他來看我,。我炒了幾個菜,,并倒上一杯酒。那一天,,原本嗜酒的他卻喝得很少,,木訥的樣子照舊,多了些拘束,。臨走時,,我在他的包里塞了幾百元錢,他看著我,,眼里滿是感激,。沒想到,那日一別竟成了永別,,幾個月后,,孫大叔舊病復(fù)發(fā),在一個寒冷的冬日里,,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的前行也正如眼前的玉米苗,,在寒冷的季節(jié)里覆于厚土之下,。隨后在潮濕陰冷的環(huán)境下生根、發(fā)芽,,沖破覆土,,倔強的挺立。后來,,還要經(jīng)受大自然嚴酷的考驗,,方能走進收獲的季節(jié)。其實,,人生亦然,。
夜露上來了,還是趕緊回去睡覺吧,!我想,。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