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8月26日
◎王英
現(xiàn)在天氣漸漸熱起來,,就是在我們北方氣溫也早過了三十度,。躲在空調(diào)屋里,我經(jīng)常感覺很煩悶,晚上睡覺的時候,,總莫名其妙想起小時候在村口納涼的場景,。那時候物質(zhì)匱乏,,但晚上人們聚在一起總是興高采烈,,無憂無慮的。
在我小時候是上個世紀(jì)7,、80年代,,那時候到了夏天人們納涼,是要搭涼棚的,。涼棚很簡易,,埋下四根木樁,頂上用木棍做成四根橫梁,,橫梁上鋪些蘆葦,、樹枝,能夠擋陽光即可,??蓜e小看這簡易的涼棚,在沒有電風(fēng)扇沒有空調(diào)的年代里,,炎炎夏日兒時的我中午都是在涼棚里度過的,。
夏收農(nóng)忙之前,大人們就會把涼棚搭好,。涼棚選擇搭在大樹附近,,為的是借用樹蔭,但又不能偷懶使用樹木作樁,,大樹因為有樹冠,,刮風(fēng)時容易搖晃,會讓涼棚倒塌,,而光禿禿的木樁就沒有這點(diǎn)顧慮,。涼棚簡易,但絕不是想象中那樣簡陋破敗,,人們會在木樁旁種上絲瓜扁豆,,綠色的藤蔓很快爬到?jīng)雠镯斏希瓷先ベp心悅目,,還能給人帶來新鮮的果實,,實在是一舉兩得,。
三伏天最熱,,納涼離不開井水。不管桃、梨,、西紅柿,、還是黃瓜、西瓜,,都會泡在盛有井水的盆里拔涼,。井水是從村前的磚井里提來的,在那個沒有電冰箱的年代,,人們就靠井水起到冰鎮(zhèn)的效果,。天熱口渴,井水涼冰冰的,,喝上一口立馬讓人頭腦清醒,,汗水盡去。村里講究的長者是不喝生水的,,他們是喝茶水的,,茶壺放到盛有井水盆里,不一會就涼了,,喝起來也很痛快,。夏天最熱的是做飯的主婦們,在熱氣騰騰的鍋灶前忙碌,,不一會滿臉是汗,,她們往往在脖子上搭一條毛巾,過會到盛有井水的臉盆里淘一淘,,再往臉上抹一把,,又投入到辛苦的工作中。如果有誰生了痱子,,是沒有痱子粉花露水的,,只能堅持用井水洗澡,不過井水的功效也不錯,,幾天就能讓患者痊愈,。
納涼離不開扇子,蒲扇,、草扇,、芭蕉扇都有,幾乎人手一把,。每年端午節(jié)前后,,母親把家中扇子拿出來,如果壞了邊的,,就用布條沿著邊緣縫上,,可以繼續(xù)使用,。我最喜歡芭蕉扇,光潔亮麗,,結(jié)實耐用,。那年看了一首宋人描寫扇子的詩歌,覺得非常有趣,,便歪歪斜斜的寫在扇面上,,“扇子解招風(fēng),本要熱時用,。秋來掛壁間,,卻被風(fēng)吹動?!焙髞碛X得這對扇子似乎是一種嘲弄,,有不敬之意,便在扇子的另一面寫上《水滸傳》中白勝吟唱的那首詩,,“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樣才又心安理得,。扇上有字以后,字雖不美,,自己卻寶貝得不得了,,仿佛顯得自己有文化,扇子也與其他人的不一樣,,用時更倍加珍惜,,足足用了三四年。當(dāng)然,,公子王孫所用的紙扇,,在村人當(dāng)中是不用的,那個雖然看上去漂亮精致,,但扇幾下就壞了,,實在中看不中用。
納涼在晚上最熱鬧,,有時全村人聚在一起,。有的帶著涼床,有的帶著板門,,有的索性只帶席子鋪地上即可,,最不濟(jì),,也會帶上一條長凳,既可以坐,,也可以躺,,方便適用,。大家聚集在一起一邊乘涼一邊聊天,,從田間收成聊到國家大事,想說啥就說啥,,恬靜自由,,其樂融融。當(dāng)然,,作為孩子的我最喜歡聽大人講故事,,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起伏或慨嘆或驚訝或欽佩或向往,早已經(jīng)把夏夜的炎熱忘得干干凈凈,。
那個年代的人淳樸善良,,不帶任何面具。
如今雖說生活條件好了,,有電風(fēng)扇有空調(diào),,炎夏再不像舊時那樣難熬。但在密封的空調(diào)房間里,,看不到深邃的夜空,,看不到相熟的相鄰,我總感覺自己的心中有一絲淡淡的缺憾,,這種缺憾讓我感覺與人情味越來越淡有關(guān),。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