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5月25日
◎楊丹叔
中國儒家文化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對禮的看重,。禮,,作為一種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進入了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中國也因此以禮義之邦享譽天下。然而,對禮的過份夸大和看重,,準確地說,,對禮的誤解和禮的制度化,使中國文化及以中國文化厚養(yǎng)的中國人在相當程度上喪失了鮮明的個性和人格,。
中國在進入新文化運動以后,,一批批能人志士對“禮”的批判尤為尖銳。時代在呼喚,,人心在吶喊:該是人性的解放和自覺從幾千年的“禮”的禁錮中掙脫出來的時候了。相信,,中國未來文明,,必將是在一個更高層面和意義上的禮義的覺醒和文明。禮包含的對人生的嚴謹和認真,,永遠都是積極和有新意的,。與之相比,那種吊二郎當似的游戲人生和虛擲光陰的隨意和滿不在乎,,是禮和任何時代所不容的,。一個人到了凡事不認真、不在乎的地步,,在行動上沒有準則,,對己沒有嚴格的要求,其人生之陰暗是可想而知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歷史以來、最具個性的時代之一,。那是一個有夢的時代,,一個理想和行動并舉的大時代。她到達的心靈的高度和種下的精神,,將會在未來顯現(xiàn),。時代的轉折出現(xiàn)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九十年代是八十年代個性的繼續(xù),,同時也是理想和行動的漸消,、轉折和“結束”。以男性為例,,九十年代的理想主義的身份和性格清單如下:名牌大學的學生,,相貌出眾、脫俗,;有清高而敏感的個性,。這些還是那個年代女性心目中關于理想男性的典型詞匯。瀟灑則是那個時代少男少女們談論得最多的一個詞,涉及人生的各個層面,。關于愛情,,關于事業(yè),關于人生,,關于飛蝶,,關于靈魂,關于……,。然而,,在瀟灑之中、在瀟灑之后,、在瀟灑這個詞本身,,現(xiàn)在回想起來,總讓人感覺到有某種不舒服,、不是滋味的東西,。在匆忙趕路的人群中,停下腳步,,憧憬著陽光下的幸福和陌生的人群,,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悵然若失在心中,。作為同時代的你,,在你面對蒼茫的人生的時候,會不會也有這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呢,?
[典源] 魏巍《東方》六部十二章:“調(diào)皮騾子,,你可不能再吊兒郎當了,現(xiàn)在身份不同了,?!币沧鞯鮾豪耸帯?/span>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