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1月20日
■佚名
《萍客蓮情》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擁塔拉姆新作詩集,,詩集收錄了她不同風(fēng)格的108首詩,。感覺與以前讀到的詩有些不同,從內(nèi)容到風(fēng)格已經(jīng)發(fā)生了緩慢的變化,。我認為她的詩前期偏于婉約抒情,,體現(xiàn)出一種清凈的禪意,。后期則有意無意地融于佛理,所謂的“隨緣”,,注重于一種輪回的探索,,更多寫到鄉(xiāng)愁鄉(xiāng)情和她對人生的體悟。
詩歌來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詩,。我自己就喜歡寫些所謂帶民族風(fēng)格意境的詩歌,,但這種意境不是說單純的平鋪直敘,而是通過意境的描寫,,表達是當時自己一種情感甚至說一種人生態(tài)度,。擁塔拉姆的《萍客蓮情》這本詩集,前20首詩,,在描繪情節(jié)的時候,,透濃濃的佛家氛圍,感悟的是生命的丈量和人生苦短,,展現(xiàn)了豁達寬容與蒼涼孤獨相融合的矛盾,,透露出希望與悲情沖突的無奈。
如詩《蓮》“蓮/一半如塵/一半除塵/半夢半醒地開著/遺世獨立的清涼/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一份屬于自己的自在/創(chuàng)造一片屬于心靈的風(fēng)景/蓮開在美麗的季節(jié)……”這是詩集的主題,,正如作者《自序》寫的那樣“我,,一直離不開佛教所講的貪、嗔,、癡的輪流回顧,。走在塵世的風(fēng)景里經(jīng)過不少世事,下意識里無法回避生命無常的種種提示,,所謂心向于儒釋之間,,身委于經(jīng)濟之道。就這樣,,在夢于醒的交界處,,莫名的掙扎一直伴隨左右?!边@段文字的描寫也許這就是意境吧,。“隨緣”,,讓文字,、生命都如此?!凹热惶怀黾t塵萬丈,,就只能與它交好。既然彼岸的世界,,需要若干身世才能到達,,就不去濃烈相守,選擇淡淡地相依,,并為此先盡可能做好今生,。”正如詩《家》“雖然伴有雷聲雨點/雖然擁有酸甜苦辣/我們?nèi)匀?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Calibri;">/堅持著曾經(jīng)的若言/體驗著愛情的平靜/遵守著愛情的自然/承擔(dān)著愛的責(zé)任/我們?nèi)匀?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Calibri;">/經(jīng)營著一個家,?!斗鹋c眾生》這首也是“回眸間/富貴飄在云中/功名寫在紙上/生命如花也歸塵/一枚貝葉落地的剎那/紅塵已在身后/迷離的夢依然醒著/佛渡眾生/緣到了/便是終點/”,。雖然作者說是隨緣,但我卻更多的讀到了徘徊與抗爭,。
詩是生活,,只有對生活的熱愛,才有寫不完的詩行,,才有常新的激情,。為寫詩而寫詩成不了詩人。我也非常贊成“無為而為”,。有詩興有感受寫下來,,能發(fā)表,則發(fā)表,,不能發(fā)表則罷,,但同時努力把詩寫好。擁塔拉姆《萍客蓮情》中間的60首詩都有這樣的特點,。比如《文殊唐卡》《酥油燈》《月食》《折多河》《父親美》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可以看出詩人是多情的,,字里行間不僅是對愛情的摯著,,孤獨守望月兒的浪漫,伴隨著一股鄉(xiāng)愁,,一絲情感,,通過心細如發(fā)的敏感神經(jīng)變成為文字,見月缺而神傷,,看花落而悲嘆,。魯迅說:“詩原為民間物,文人占為已有,,然后扼死……”擁塔拉姆的詩恰恰是“放生”,,還詩與民間。我的家鄉(xiāng)山巖一直流傳著現(xiàn)唱,,現(xiàn)編的民間歌謠對唱形式,,在廣大藏區(qū)這種現(xiàn)象很普遍,一是考說唱者的反應(yīng),,就是智慧;二是考對文化的掌握,,涉及傳說,、宗教、歷史等,。我在讀這80首詩的時候,,這種感覺非常明顯,。比如《文殊唐卡》“在唐卡的中央/文殊端莊而美麗/亮智慧之劍在頭頂/劍焰照亮我的眼睛/智慧法相的幻化/洗盡心的愚昧/合上雙眼胸膛仍光明……”
我感覺到詩人憑著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對佛經(jīng)的禪悟,;憑著對生活,、對詩歌本身的熱愛;憑著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人間真善美的贊揚,,不唯主義,不唯流派,,堅持個性,,寫出了屬于一個藏族女性自己的詩篇。比如《普陀緣》“真實地佇立蓮臺下/觀音幻化的無形身影/無處不在/意境里/愛恨在疏離/悲喜在模糊/昨日的惆悵換今日通透/過往的迷醉換此時清醒/……”又比如《我們活著》“我們活著/在無法背棄的宿命中/等待無法違抗的結(jié)局/既然活著/心靈需要有所依托/惟有信念/可以改變/人生的索然無味/”……”贊美詩者都說:詩人,,痛苦中凝成珍珠,,熱愛中才擁有黃金;詩人,,擁抱所有的苦難,,然后去點燃藝術(shù)的燈。讀擁塔拉姆這些詩我便從中體會到一個藏族女性的脈搏跳動,,聽到她對生命的另類詮釋,,看到他對故鄉(xiāng)的懷念與鄉(xiāng)愁掛臉。平凡中透出的一股激情,,一種勤奮,,一份悟性和一片熱愛之心。
一首詩就是一段回憶,,作為一個感性的詩人,,所創(chuàng)作的詩在痛苦中在歡樂中在追尋中才一次次升華。比如《溫柔的放手》“如果/曾為一剪彩虹/放棄過平淡/別忘了/風(fēng)雨陽光會依然……”失落的是個人的愿望,,升華的是一個詩人對世界與人類的大愛,。如如《夢憶》“每一種難以吐露的情思/猶如幽谷中每個渴求的靈魂/我也是命運篩子里的谷子/只是對命運的遺產(chǎn)報以微笑……”我覺得這些詩在藝術(shù)風(fēng)格等表現(xiàn)上,特別是后28首詩,,無論是空靈的,、豪邁的、委婉含蓄的,、樸實的,、浪漫的、探索的,、神秘的,、純真的、孤寂的,表現(xiàn)出各不相同的精神面貌和作者個人的氣質(zhì),。這在《旅店》這首詩里特別明顯的透出,。那是無奈、感傷,、懷念,、隨緣?!澳_下的旅程如風(fēng)/所謂歸宿/也只是暫寄身軀/停留是剎那/轉(zhuǎn)身既天涯/終宿的旅店/也都是一捧黃土”,。
有時我想,作者的心思是否太過于細膩,,何不放開些,。因為生活何嘗是這樣的精雕細刻,它原本就是粗糙的,、樸實的,。詩人的生活是參與的而不是置身其外的,是浪漫和現(xiàn)實的,,是理想和須要追求更須要審美“掌握”的,。也許我原本不應(yīng)當這樣不知痛癢地對《萍客蓮情》進行評說。也不該有個人的冀望或奢望,,但是,,如果沒有了生活的真實,沒有了生活的參與,,沒有了激情的理想和現(xiàn)實的深邃思索,,我們的詩是否能再有一個令人期盼的高潮?總不能真如作者《自序》寫的那樣“有一天,,我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梯子叫‘隨緣’,!于是讓文字隨緣!讓生命隨緣,!”如是這樣我也是“隨緣”地怎么一說:十世輪回的修為/五百年菩提樹下無悔等待/任隨花開花落/雨滴刷臉/還有那雪花覆蓋/只為能感覺今生你的脈搏/聽到均勻的呼吸/讓憂愁斷翅/心如止水……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