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16日
■艾芥
邊城,,原是一個名叫茶峒的小鎮(zhèn),。這里就是沈從文先生筆下《邊城》所描寫的地方,。小巷,、石板路,、吊腳樓,、背簍以及酉水山歌,,真的是天籟野趣,,情韻無限,。
在長長的旅途中,,從鳳凰到茶峒,我有過一剎那恍惚,,仿佛置身于沈從文文集里,。整個湘西,也就是裝在先生心頭的一本書吧,。就在漫長的旅程使人寂寞時,,邊城茶峒出現(xiàn)在視野——仍然古舊的老街,仿佛連時光也是靜止的,。
穿過一個洞門,,進入小鎮(zhèn)。青石道整潔風(fēng)雅,,吊腳樓古色古香,。這天正逢趕集,。
茶峒街上飄散著淡淡酒香。那滿街入眼的,,全是布匹,、煙草、茶葉,、五金,、山藥、禽鳥,、篾貨,、瓷器和繡品之類,讓人目不暇接,。還有很多是我此前不曾認得的,,如蒿子粑粑、蕎麥粑粑……在小鎮(zhèn)里徜徉,,沿著青石板的路順坡而下,,不知不覺到了古渡旁,山崖上有沈從文先生手書的“邊城”二字,。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潔白的雕塑,。她,就是那個擺渡女孩翠翠了,。先生寫道:翠翠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儼然圖景中一道風(fēng)景,。如今,她便真的成了圖景里永恒的風(fēng)景了,。風(fēng)景里頭,,是一個沒有盡頭的美麗守候。
一艘游輪帶我們上了翠翠島,。島上楊柳依依,,花木環(huán)抱,,奇石嶙峋,。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個美麗憂郁的翠翠塑像,眼神憂傷,,長辮子在身后垂著,,腳邊依著一條狗。等待,?等待,。這么多年了,,那個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至今沒有回來,?;蛟S,或許就在明天,,他便真的回來了,。
《邊城》里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fēng)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地憂傷,,總是會觸及到某根脆弱的心弦,。
接下來,我們登上一艘小船順流漂下,。水面很靜,,似乎感覺不到它的流動。巨大的兩架水車靠在岸邊,,緩緩轉(zhuǎn)動著,。這樣的寂靜里,仿佛能隔著一條江聽到水車轉(zhuǎn)動時的吱呀聲,。
坐在船上,,看見水邊浣衣的女子,各色的衣物在水里起起落落,。還有水邊洗發(fā)的姑娘,,那柔柔的長長黑發(fā)散在水里,綢緞般光滑地飄搖,。經(jīng)過拉拉渡口時,,看見空中橫著一道鐵索,橫貫船艙,。不需用槳,,只需拉這鐵索,船就自然前行了,。
溯江而上,,我們跨過一座橋,就到達重慶的一個叫洪安的小鎮(zhèn),。沿途看見水邊的吊角樓,,一一呈現(xiàn)出陳舊的古色,有些斑駁,。底下是石頭堆積的臺子,。這樣的午后,,依然是靜,不過這山水的靜謐的確是迷人的,,倒影深深,,不過大多是改造的,多不見當(dāng)年風(fēng)情,,自是比不得鳳凰,。
在這靜靜的水上,看四周青山環(huán)抱,,岸上的人背著背簍在山道上匆匆返回,,聽船槳有節(jié)奏地激起水波。什么也不需想,,這樣的時刻,,已是靈魂最為沉靜的回歸。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