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5月12日
■毛桃
似乎,,已過了說走就走的年齡段,。
在游一個地方或一條線路之前,,了解它,,并作出相應規(guī)劃,已漸成習慣,。
的確,,這次慢游康定,,也是重游康定。對于一個曾在康定待了近三十年的人來說,,重游康定,,只需對時間和線路作出規(guī)劃即可。
世上總有一些地方,,是值得重游的,,一而再,再而三,,都不嫌多,。在重游中,你可重溫舊有的美好,,也可賞鑒新發(fā)現(xiàn)的事物。
將這次慢游康定的時間放在了秋天,,主要是為拍秋景來著,。其實,在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或其他季節(jié),,游歷康定的樂趣,,都遠不止于拍照。
還將這次慢游的第一站,,安在了阿里布果步游道身上,。
前三年,去走過阿里布果步游道,,當時,,阿里布果步游道是介于匯道客棧與子耳坡之間的一條山腰石徑。走過這條步游道,,我們可去往更高處的子耳坡,,再往上,則去往小松林和大草壩,。
沒想到,,現(xiàn)在這條步游道竟延伸到了將軍橋以南的折多河西岸……
在慢游康定的半個月時間里,我與同行的紹英同學是在有意無意間,,分三次才走完整個步游道的,。
第一次是始于將軍橋西端,向南,,沿阿里布果步游道,,走至康定記憶藝術墻。藍天白云的下午,,路邊輕盈的格?;ň`放嬌艷,,也吸引了我們的視線。
一面由片石砌成的墻壁,,百十米長,,上面“貼”著或橫幅或豎幅或正方的、經(jīng)過加工制作的像片或圖片,,內容以康定老照片為主,,在石墻的北端,“康定記憶”幾個大字赫然在目,。
這面藝術墻無疑是在我離開康定后建造的,。雖說是初次見面,但一見鐘情,,好喜歡這面藝術墻,。
第二次是沿著第一次走的步游道,走過康定記憶藝術墻后,,去攀登了一條連接山腰步游道的人行梯道,。之后,在山腰步游道漫步,,除體會登高望遠的樂趣之外,,還見到了路邊眾多的格桑花,,還有藍色的,、有著鋸齒狀花瓣的矢車菊。
第三次是沿著始自將軍橋西端的步游道,,一直走到了公主橋,。游罷南無寺,又去走了從南無村開始的阿里布果步游道,。
經(jīng)過實地步游,,發(fā)現(xiàn)阿里布果步游道是多層次、多分支,,集健身觀景于一體的步游道,,主體分布在康定城西的折多河西岸及白土坎上。稱其為康定的一大新景點實不為過,。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