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和
鳳全修身怎么樣,?
我不指望能一句話就概括這個人,。一來,,是歷史的記錄留下了大段空白;二來,,在現(xiàn)存的記錄中,,人物的性格曾經(jīng)發(fā)生過深刻的裂變,而我們無從知道,,他的這種近乎逆轉(zhuǎn)的人生是從何而來,,是他天性的充分暴露,還是在后天理政中發(fā)生的變異,?
我對鳳全的駐藏大臣是幾品官以及在進(jìn)藏前的各種頭銜提不起興趣,。大清王朝可以“捐官”,也就是說用錢可以買官,,高官遍地皆是,,官品往往淹沒了他們的人品、正常的人生,,而呆在歷史記錄的人像,,往往是歷史學(xué)家按照江山社稷、千秋功罪等的要求來記錄和陳述,,對于大歷史來說這并不錯,,但是這樣的記錄和陳述往往剔去了歷史人物的血肉與鮮活,他們的方言,、他們的陰沉,、他們官衣上的污跡不見。我走進(jìn)康巴歷史,,也想尋找鳳全大人的生活細(xì)節(jié),,然而我的孤陋寡聞不得不放棄這樣的打算,但是有則軼聞可作為一個彌補(bǔ),。
在康巴藏區(qū),,至今還流傳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仿佛是對鳳全性格的注釋,,而這種故事也是最為影視劇所留戀的場景,。鳳全在路過理塘或者是其他地方時,曾經(jīng)把當(dāng)?shù)氐耐了菊賮聿钄?,他坐于高高的虎皮大椅,,滿不在乎地吸著那根長長的銅頭煙桿,吐著一圈圈的煙霧,,對向他“參拜”,、“匯報”的土司視而不見,。煙癮過足,精力充沛,,他揮舞著那根像利劍一樣的煙桿,,就像教訓(xùn)自己的兒子那樣說,你們要聽話,,不然鳳老子就要摘掉你們的花翎,,砍下你們的頭顱做酒碗。
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zhàn)斗,。舊制度的改變也并不能想象在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結(jié)果是他沒有砍下土司的頭顱,而自己的頭顱卻被人砍下,。
鳳全操之過急的治邊行為不僅造成社會災(zāi)難,,危及自身,而且還給親人造成極度創(chuàng)傷,。他的夫人李佳氏,,是位能詩會畫的女才子,雖然史書沒有把她作為奇女子記述,,但她的豪情與賢惠,、知書達(dá)理還是讓我感動。從史料短短的記載中,,可以想象她作為一個官太太在成都應(yīng)該過著舒暢,、快樂的日子。窗明幾凈,,筆墨紙硯,,吟詩品花,春游杜甫草堂,,夏坐望江涼亭,,秋吟錦江秀水,冬品峨嵋香茶,,李佳氏在成都的生活是多有情趣,。如果鳳大人想在成都過著悠閑的日子,總可以找到一個婉拒赴藏的理由,。成都,,天府之國,一條波光閃閃的錦江穿城而過,,這里空氣濕潤,,微風(fēng)習(xí)習(xí),茂密的樹木,,青青的小草,,夕陽西下,,溫一壺老酒,拌一盤夫妻肺片,,煮一碗鐘水餃,,這就是普通市民愜意的舒心日子。然而大丈夫豈能無豪情,,豈能無壯志,?李佳氏當(dāng)然懂得丈夫出關(guān),、遠(yuǎn)赴藏地的艱難,,如果她要委婉表達(dá)心中的擔(dān)憂,或用嬌情婉言相勸,,鳳全或許改變到藏地建功立業(yè)的志向,。但她沒有,因?yàn)樗?,丈夫志在四方,,不能有家室的拖累,兒女情長,。誰想送走丈夫只有半年時間,,盼來的是丈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悲傷,、哭泣,,肯定在所難免,可貴的是她在痛哭之后,,拂袖抹去傷心淚,,邁步跨向雪域地。
當(dāng)獲悉夫君命喪雪域后,,她帶著一臉淚水奔赴打箭爐(康定)辨認(rèn)丈夫尸體(此時,,鳳全的遺體已經(jīng)從巴塘運(yùn)到康定)。雖說是初春,,康定異常寒冷,,大雪和嚴(yán)寒讓這個美麗的女人變得格外堅強(qiáng)。美麗女人心靈的淚水早已流干,,她把一腔悲憤化作鳳全后事處理的操勞,。陪伴鳳全遺體到成都下葬,還為他的名節(jié)奔走呼號,,當(dāng)鳳全“昭忠祠”在成都北郊建好后,,她把那些曾經(jīng)給予幫助料理鳳全后事的總督、提督,、及其所有辛勞者宴請后,,當(dāng)送走最后一個賓客后,,她站在鳳全的靈牌前說,夫君,,你好孤獨(dú),,該我來陪你了。當(dāng)夜,,她穿上白衣,,如一片白云,如一點(diǎn)星光降落池塘,,滿池荷葉起舞,,荷花吐香,一池清水敞開胸懷,,擁抱這位如天而降的女神,!
智者言,,欲速則不達(dá),。民間言,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邊藏的問題,,盤根錯節(jié),,積重難返,非一日之功收到成效,。盡管鳳全出師未捷身先死,,清庭仍然給了他很大榮譽(yù),以鳳全“死事慘烈,,深堪憫惻”,,于成都北郊建“昭忠祠”以祀,并賜謚“威愍”,。
“威愍”,,是什么意思?“威”有威力,、威風(fēng),、威脅、威懾之解,,這好理解,,而“愍”少見。我曾經(jīng)查過有關(guān)詞典,,意思有《謚法》曰:在國逢難曰愍(逢兵寇之事),;使民折傷曰愍(苛政賊害);在國連憂曰愍(仍多大喪),;禍亂方作曰愍(國無政動多亂),。清庭對于鳳大人賜的“威愍”謚號,,到底是說他“國逢難曰愍”,還是“使民折傷曰愍”,,或是“國連憂曰愍”,、“禍亂方作曰愍”,或許兼而有之,,這只有后來者去猜度和思考了,。
不過,歷史上的一個“威愍公”樹立了一個榜樣,,可作為一個參照,。這就是鄭威愍公,他是河南信陽懷玉人,。在“國祚不絕如縷”的危急情況下,,他不避危難,,毅然束冠上任,。敵人入侵時,關(guān)陜諸城的守城將士一見敵人就慌忙敗退,,但他在同州卻銳志固守,,和敵人斗智斗勇,全力以赴,,精心調(diào)遣指揮,,利用火攻,力挫強(qiáng)敵,,但最終仍然“力盡城陷”,,以至于英勇就義。后在鄭威愍公的家鄉(xiāng)修建祠廟祭奠,。在漫長的歲月中,,這座祠廟歷經(jīng)多次變更修葺,但一直像以前一樣高大齊整,,這說明了人們對鄭威愍公的敬仰,。
清庭把鳳全比作“威愍”公,如果與鄭威愍公相對照,,總感到他們二人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同時在性質(zhì)上也有不同。比如,,都是朝庭建祠,,但鄭威愍公的祠一直高大齊整,而鳳威愍公祠不到百年便不知去向,。歷史的風(fēng)塵雖然早已散去,,可對后來者應(yīng)當(dāng)有所啟發(fā)與思考,。成都武候祠大門的那幅對聯(lián)說得好,“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不審勢即寬嚴(yán)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