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9月25日
◎李釗
叉燒、大盆菜,、黑金流沙包,、黃鱔煲仔飯、燒鵝……《粵菜記》里一組引人垂涎的美食照片將我瞬間帶入舌尖上的嶺南,,而當盛慧的文字一行行鋪陳開來,,散發(fā)著誘人色澤的美食立刻生動起來,若有若無的香氣傳入鼻腔,,味蕾隨之開啟,,飽含溫情的溫暖滋味悄悄升騰?!痘洸擞洝肥且徊坑涗浧降幕洸巳吧⑽募?,書中既有美食佳肴引發(fā)的味蕾舞動、煙火人間的世相人心,、香傳海內外的粵菜故事,、粵菜師傅的匠心情懷,更有嶺南文化的幸福滋味,,當味覺喚醒情感和記憶,,文化與食物的巧妙交融,一個令人神往的“舌尖上的嶺南”立于紙面,,一縷縷從屋頂飄散的人間煙火,,緩緩串聯(lián)起灣區(qū)平凡生活中的小幸福。
魯迅文學獎得主王干說,,一個作家最重要的能力在于,,他能夠發(fā)現(xiàn)別人發(fā)現(xiàn)不了的東西,,并且用別人想不到的方法表達出來。在紙上綻放的美食,,如同一幅立體而綺麗的畫卷,,需要作家用精妙細膩的文學筆法,將一道道美味佳肴描繪得栩栩如生,,色香味一并呈現(xiàn)在眼前,。作者在書中寫到,“外地人愛上粵菜,,大抵會從一只燒鵝開始,。” 作為一個在廣東生活的外地人,,對這句話我深表贊同,,雖然已吃過無數次燒鵝,但作者以一篇《滿城盡帶鵝肉香》讓我對燒鵝認識更深,、迷戀更甚,。燒鵝是粵菜中獨具代表的燒臘菜式,作者先是用一段“夾上一塊,,點上琥珀色的酸梅醬,,入口咀嚼,鵝皮咔嚓作響,,脆如薯片,,油脂的香味,包裹著絲絲縷縷的荔枝木香,,在口腔中繁弦急管般奏響”,,從香味、口感等立體勾畫出香脆鵝皮美妙之處,,引發(fā)我的味蕾急速跳動,。而后緊接的“鵝的皮下脂肪,早已在高溫中溶化,,深情款款地滲入鵝肉之中,,是鵝肉甘香四溢,汁水充盈,,就連鵝骨,,也充滿深邃的幽香”,生動鮮活地描繪出燒鵝鵝肉彈牙,、鵝油齒頰留香的特點,,牽引出燒鵝種在心理的曼妙滋味,急忙買上一份燒鵝,,大快朵頤,。作者筆下的文字是有魔力的,,站在文學和美食的交織點上,他以慧眼發(fā)現(xiàn)了常被人所忽略的細節(jié),,也用文字的“魔法”將美食之美精妙呈現(xiàn),,讓紙上美食也可看見香氣、聆聽顏色,、嗅聞情感,、品嘗記憶,讓人因觸摸到了不一樣的人間煙火氣而驚羨,。
在文學的世界里,美食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食物,,更是承載著情感,、記憶與文化的象征。生活里有萬般滋味,,文學便能呈現(xiàn)出萬般滋味,,而且會更濃烈、更醇厚,。這些文學里的美食是律動的,,既能色香味的芬芳,更攜帶著生活的經歷和灼熱的情感,。最熱烈的感情,、最美的故事,永遠藏在一粥一飯的守候中,、一顰一笑的溫暖中,。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道出了荔枝與生俱來的誘惑力,,曾經被作者視為天上仙女的荔枝里藏著過往的心酸記憶,,記憶里滿滿都是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在這世間,,有無數種味道撩撥著我們的味蕾,,但是,沒有任何一種味道可以比上家的味道,。作者曾極力想擺脫家的束縛,,遠離故鄉(xiāng)去外面的世界闖蕩,可經歷過生活的錘煉后,,他開始明白,,暖心最是家常味,童年形成口味會成為評判美食的最高標準——越接近記憶中的味道,,越覺得好吃,,越讓人滿足,。作者在《后記》中總結了粵菜博采雜食和兼長兩大特點,這些特點與嶺南歷史發(fā)展密不可分,,而粵菜發(fā)展的歷史,,堪稱一部“勵志片”,從令人望而生畏的“蠻食”到備受稱贊的“南烹”,,粵菜自成流派,,曾越過嶺南,東征上海,,南傳港澳,,風靡海外……不僅見證了歷史的發(fā)展,更成為了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將中國傳統(tǒng),、精神傳播向更遠的地方。
如盛慧所言,,被時光偷走的美好可以由美食一一歸還,。雖然他的寫作對象是具有地域性的,但他用文字用筆尖勾勒出菜肴的美麗輪廓,,透露出的人生百態(tài)和世間滋味,,能讓所有人都品味到人生的無限可能?!耙幌Χ漯},,一生戀其味”,美食如此,,文學亦然,,兩者皆不可辜負,而當兩者相遇,,必是人間最美好的事情,。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