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2月25日
酒具,。
青稞酒。
釀酒,。
■本網(wǎng)記者整理
康區(qū)藏族喜用青稞自己釀酒,。青稞酒有兩種,一種呈黃色,,藏語康方言呼為“穹”,;另一種是無色低度經(jīng)蒸餾而成的燒酒,只有個別的地方釀制,。
《西藏志,,飲舞》記載:“青稞酒”淡而微酸,名曰穹,。亦有青稞燒酒,。飲酒之后,男女相攜,,沿街笑唱為樂,,清代以來,一些漢文書籍常將青稞酒稱作“蠻沖酒”,。蠻沖實際是“穹”的音譯,。青稞酒釀造過程要沖水,用麥管,、竹管吸咂故又稱為咂酒,。早期青稞酒的釀制是先將青稞發(fā)芽,經(jīng)糖化后加入蘗(釀酒的曲),,使其酒化,。內(nèi)地釀酒法傳入后,青稞酒的釀法已類似內(nèi)地黃酒的釀法,。著名藏族史詩《格薩爾正傳》中對青稞酒的釀造法有非常生動具體的描繪:要說酒是怎樣造,,造酒先要有糧食,青稞用來煮美酒,,花花的漢灶先搭起,,銅鍋用毛布擦干凈,青稞放在銅鍋里,,倒入清潔碧綠的水,,灶火膛里火焰升,青稞煮好攤在白氈上,再拌上精華的好酒曲,。以后釀成好美酒,,一滴一滴滴進酒缸里。釀一年的是年酒,,年酒名叫甘露黃,。釀一月的是月酒,月酒名叫甘露涼,。只釀一天的是日酒,,日酒取名甘露旋。
對于藏族來說,,青稞酒是喜慶的飲料,是歡樂,、幸福,、友好的象征。藏族豪放,、熱情,,男女老幼均愛好喝青稞酒。由于長期受佛教思想的影響,,藏族人養(yǎng)成了“飲酒有節(jié)制”的傳統(tǒng),,平時一般是不隨便飲酒的,但在喜慶,、歡樂的時候,,則總是要飲得酣暢盡興方休。因青稞酒性平和,,吃醉的人很少,。
藏族飲酒的禮儀和習(xí)俗極為豐富。每釀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序向家中長者敬酒,家人才會開始暢飲,。節(jié)慶聚會時亦須先敬長者,,然后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敬酒。敬酒時,,特別是對長者,,應(yīng)用雙手將酒杯舉過頭頂。而接受敬酒的人,,要先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后左手拿杯,右手無名指輕輕地在杯中蘸酒,彈向空中,,如此反復(fù)三次,,表示對佛法僧和天地神的恭敬。
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熱情周到,,若有賓客登門,定會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菜盛情款待,。這表示主人好客之心如酒力一般熱烈,友情如酒味一樣濃厚悠長,。如果客人想推辭,,主人即舉酒唱起頌歌:
假如你認(rèn)為我的酒是甜的,
就請伸手接過這只龍碗,;
假如你認(rèn)為我的心是熱的,,
就請你張口喝下這碗瓊漿。
向他人敬酒時,,一般要唱敬酒歌,,如果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絕飲酒,。通常是敬酒者斟滿杯中的酒,,走到賓客前即開始唱歌,唱到一半時,,再將酒杯敬上,,唱完酒歌再行彈酒儀式并飲酒。
飲酒時,,要遵循“三口一杯”的古制,,不可一飲而盡。彈酒敬神后,,先飲一口酒,,再由敬酒者續(xù)滿酒杯,受酒者再飲一口,,如此三番,。當(dāng)?shù)谌握鍧M酒后,受酒者方可舉杯一飲而盡,,滴酒不剩,。藏族飲酒不分用酒具,否則會被認(rèn)為見外或瞧不起,。一起共用一個酒具的飲酒者,,其關(guān)系可視為一家人,親同手足。
飲酒給歡聚的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人們會想方設(shè)法制造各種機會讓別人多喝酒或者多唱酒歌,,歌助酒興,舞借酒力,,方飲得淋漓酣暢,。當(dāng)最后飲酒活動要結(jié)束的時候,如果剩下的酒剛好斟滿一杯,,則被視為大吉大利的征兆,,如果酒壺或酒瓶中還能滴出幾滴酒,就將其倒入手中,,抹在頭頂,,認(rèn)為會給自己帶來福分與好運。
藏族的婚禮離不開青稞酒,。提親時要帶上“提親酒”,,女方如允許則要同飲“訂婚酒”;新娘辭家時要飲“辭家酒”,;迎新娘時,半途要飲“迎親酒”,;婚宴中要共飲“慶婚酒”,。同時,過年過節(jié)時也要飲青稞酒,,大多地方都是在新年初一早上,,將紅糖、奶渣子,、糌粑,、核桃仁等放入青稞酒,合煮成稀粥樣的八寶青稞酒“觀顛”,,全家一起飲用,,以祝新的一年豐收、幸福,、吉祥,。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