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22 10:33:47 點擊數(shù):次 總張數(shù):6張 作者:佚名
◎張皓瑜 甘孜日報記者 張兵 張磊 蘭色拉姆 文/圖
編者的話
今年,我州康定,、丹巴,、九龍、鄉(xiāng)城,、稻城五縣(市)將實現(xiàn)貧困縣脫貧“摘帽”,。金秋時節(jié),甘孜日報走基層小分隊前往5縣(市),,用鏡頭記錄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用文字了解基層百姓投身脫貧攻堅的故事。從本期起,本報推出《視覺——金秋·甘孜》欄目,,敬請關注,。
果實滿枝頭、莊稼堆糧倉,、新村新貌,。金風送爽的十月,走進香巴拉鄉(xiāng)城,,隨處可見農牧民群眾脫貧后的喜悅與感動,。
在洞松鄉(xiāng)木因村,800余頭藏系山羊與50余畝樹椒種植,,成功實現(xiàn)了農戶增收38.7336萬元,,戶均增收2.1518萬元,人均增收3952.4元,。如今,“采著樹椒摘窮帽,、趕著山羊奔小康”已成為該村專有的脫貧名片,。
作為移民新村的熱斗村,在各項富民,、惠民政策的幫扶和支持下,,村里群眾告別了過去的燈不明、路不平,、環(huán)境差,,住進了道路寬敞、村容整潔的幸福新村,。同時,,生活陋習、思想都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如村民們一致認同:“這是我們的第二次解放,。”
在克斗村釀酒葡萄種植合作社,、115畝釀酒葡萄種植采摘觀光園區(qū),,僅今年就實現(xiàn)全村戶均增收2.6萬元,人均增收3714.00元,,完成了風景與前景的統(tǒng)一,;全村百姓忙在園里、甜在心里,。
在青德鎮(zhèn),,曾經的小菩提變大財富,一個個忙碌而專注于菩提加工的身影,成為村里特有脫貧風景,;在青麥鄉(xiāng),,旅游帶動的自主經營民宿,詮釋著鄉(xiāng)城傳統(tǒng)技藝文化與時代熱潮的恰當融合,;在西饒古牛場,,散落“黑珍珠”遍布草原,牧民的歡笑與歌聲一同回蕩,。
回望過去,,2014年的鄉(xiāng)城,全縣共有4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1270戶,、6834名貧困人口,貧困發(fā)生率26.6%,;“貧困”二字是老百姓愁眉的根源,。而今天的鄉(xiāng)城,全縣產業(yè)基礎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絕對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處處洋溢著歡樂與對未來的憧憬,。
上一圖集:省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精彩瞬間
下一圖集:日子紅火旅游旺 奔康喜悅溢臉上